全网最精准牛魔王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中国有色金属报:匠心共筑钼都梦
|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4/29 0:00:00|作者:张雪榕|人气:13051
在美丽的秦岭深处——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钼集团”)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凭着传承与钻研,专注与磨砺,练就了一手绝活儿。
  他们追求爱岗敬业、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的匠人情怀,筑起“富康钼都、文化钼都、和谐钼都”的美丽梦想。
  他们用劳动书写光荣、用才智创造梦想,成为当前企业爬坡过坎关键时期的中坚力量。
  日前,一场以“匠心筑梦”为主题的“工匠精神”新闻人物发布会在金钼集团举行,他们中的十位优秀代表在鲜花和掌声中闪亮登场,让现场的人们对生产一线最普通、最平凡的劳动者肃然起敬,更被他们身上所闪烁的敬业、责任、求精至美的“工匠精神”所深深感染。
  董浩,是金钼集团露天矿采区的检修钳工,他的绝活儿是通过“听音断病”和“观面诊病”及时发现和排除电铲故障。“听音断病”和“观面诊病”,就是听齿轮的声音和观察齿轮表面,了解电铲的“病痛”。比如,如果齿轮重载时有“嗝铮、嗝铮”连续的破碎声,表明轴承碎了;齿轮节线处有蜂窝状的小麻子点,就是润滑油出问题了。电铲更换履带架时,需依照下盘基准孔,来确定要更换的履带架的孔位,通过钻孔、铰孔连接。精铰的误差必须在“两道”内(0.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三分之一。董浩制作了和电铲下盘九个孔尺寸、精度相同的九个“样冲”,使用“样冲”在履带架上定位出九个定位点,提高了精准度,使钻孔、铰孔、连接一次成功。
  王斌,是金钼集团露天矿电机车车间的铁路养护工。多年的养护工作经历,使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被工友们形亲切地称为“铁路卫士”。铁轨的磨损度、高差、宽幅,他只需要用眼睛一看,就能得出准确的数值。东倒装站分支线由于设计曲线半径太小,机车长时间通行易造成轨道位置偏移。王斌自主设计制作了线路固定装置,加装在铁轨两侧,一举解决了这一后顾之忧。王斌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踏实勤苦劲儿,和工友们一起,换来了电机车9000余天安全运行无事故的纪录。
  吴湘涛,是金钼集团百花选厂碎矿车间的一名电工。怎样快速准确地找到和排除电路故障,做一名响当当的好电工?吴湘涛的经验是“记图、比照和推演”。“记图”就是记设备的控制电路图。碎矿车间有各种大型电器设备100余台,每台设备的控制电路图纸少则40张,多则300多张。他利用工余时间,手绘了七本电路图;“比照”是拿控制电路图和实际线路进行比照,车间控制系统每升级改造一次,吴湘波就在他的本子上对控制电路图补充、完善一次;“推演”,是看着控制电路图推测线路故障会导致什么样的设备运行问题,或者从设备出现的运行问题推测可能是由什么样的电路故障引起的。类似的正反推演,吴湘波几乎每天都做,他已经把电路图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合二为一、融会贯通的程度。
  郑青山,是金钼集团选矿厂的磨矿高级技师。30多年的磨矿人生,郑师傅坚持、坚守与执着,使他从一名普通的磨矿工成为行家里手。他总结的“一听、二闻、三看、四摸”操作法,是大家口口相传的“绝活儿”。“听”就是听球磨机的声音。清脆声,表示矿量少了,要加大给矿,沉闷声,说明球磨机“涨肚”了,要减少或停止给矿;“闻”就是闻味。电机出现故障常常表现出高温高热,并伴随一定的焦糊味,糊味就是预警,必须马上排除故障;“看”就是看矿粒。郑青山依据矿粒的颜色和纹路,就能对磨矿的难磨度做出准确地判断;“摸”就是手摸矿浆。磨矿浓度和矿砂细度是是影响浮选效率最关键的两个指标。他通过观察手掌与矿浆的反差,就能知晓磨矿浓度。轻轻捻动矿砂,就能确定细度是否达标。
  赵云刚,是金钼集团三十亩地选矿厂的选矿高级技师。赵云刚的过人之处是,他摸索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办法,用肉眼观察浮选槽里的泡沫大小、厚薄和颜色,及时调整水量和药剂,就能实现精选指标最优。生产过程中,每隔半个小时用撒盘查看一下品位,他目测出来的钼精矿在线品位,与监测中心的化验数据误差在±0.5%以内。他用经验就可以判定精选段的最佳出量时间,保证产品质量,这种人工实时在线检测的方法,便捷实用。
  王飞,是金钼集团钼炉料产品部的焙烧工。22年干焙烧的实战经验使他掌握了过硬的焙烧本领。他通过“三观察、一调整”:即观察炉内料脊形状、烟气状况和物料流动性,调整烟气出口阀门,严控炉温,就可以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调整,使生产过程多出优质产品,从而提高焙烧氧化钼的成品率和加料量。王飞通过观察料脊颜色明暗程度,以及物料下落是否出现灰粉,对烟气出口阀门进行调整,就可以把各层炉温严格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提高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使1号多膛炉在确保成品率的同时,加料量由每小时的1.8吨提高到了2.1吨的设计能力,同时,还使天然气消耗量降低了15%。
  王禹,是钼炉料产品部一分厂的检修工。一分厂的两台多膛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洋设备”,如何使这两台“洋设备”安安稳稳地运行?王禹有“四招”:看磨损、听声音、摸温度、巧修理。有一次,王禹对多膛炉进行巡查,在最底部听见“呲”的一声,声音很小、很微弱。他带领工友们一层层往上排查,在最顶层发现主轴位置有所偏离,第一时间排除了隐患,避免了一起设备事故的发生。一分厂的斗式提升机的链条,过去更换至少得2天时间,费时费力。王禹设计制作了电机绞盘,8小时就可以轻松完成。如今,电机绞盘已被推广应用到了螺旋、输送机、刮板输送带的更换中,大大缩短了检修时间,省时省力,受到了工友们的称赞。
  郑敬军,子承父业,父亲当年就是金钼集团有名的焊工大拿,人称“郑八级”,受其影响,郑敬军也干起了焊工。在金属分公司钼丝分厂,那些有点难度的焊活郑敬军几乎都能应心应手。在难度较大的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中,郑敬军通过控制手腕,做到轻落轻起,快慢适中,达到一“引”便“着”,一“落”便“准”的水平。“平、横、立、仰”四种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法,他都能一气呵成。用电焊巧取断螺杆是郑敬军常用的一个绝技。他用焊条外皮做成保护膏涂在螺纹上,把焊条头磨尖,然后,右手轻捏焊条,左手微调电流,一点点堆焊,形成小于孔径且伸到孔外的柱体,孔中的断杆很容易就取出来了。郑敬军父子,把一种热爱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代代相传。父子二人在焊工岗位上,溅放出了人生的美丽火花,可谓是“子承父业写精彩,薪火传承照后人”。
  孙明,是机修厂金工车间的一名车工技师。经他手加工过的工件大的近十吨,小的不足二两,在传统的普通车床上,他能将加工误差控制在1丝,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10那么细,其精度几乎接近数控机床的水平,他加工的产品成为出厂免检产品。2012年,百花选厂万吨更换高压辊磨机辊胎, 辊胎内圆直径误差必须控制在0至8丝。孙明自制“砂轮抛光机”夹具,用“先车后磨”的办法进行加工。加工结束后,德国人用仪器进行测量,误差是4丝,恰好在加工误差的正中间,完全符合要求,几乎接近完美,德国人对他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