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最精准牛魔王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中国矿业报》报道地矿集团、黄金集团矿山企业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成果
|
来源:地矿集团、黄金集团|2024/12/6 10:09:00|作者:李平|人气:3111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中国矿业报社推出“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巡礼”系列报道,12月4日,《中国矿业报》刊发陕西篇《秦川大地多矿藏 绿色发展谱新章》一文。文章从“煤炭产业走向高端化”“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找矿为高质量发展护航”三个章节系统介绍了陕西省能源资源企业和地勘单位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方面发挥的“压舱石”作用。其中,文章报道了地矿集团权属铅锌集团凤县分公司、铅硐山矿业公司、二里河矿业公司、山阳秦鼎矿业公司,以及黄金集团权属四方金矿等多家矿山企业在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快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工作成果,将“采矿不见矿,矿在绿中藏”的畅想变为现实。文章还介绍了地矿集团牢牢把握“聚焦主业、双轮驱动、多业并举、跨越发展”战略,通过“立足秦岭、跳出秦岭”战略举措,加快勘探开发和资源增储上产,扛起了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使命担当。

     文章截图:

全网最精准牛魔王论坛

《中国矿业报》2024年12月4日第一版

全网最精准牛魔王论坛

《中国矿业报》2024年12月4日第三版

     《中国矿业报》12月4日讯: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繁多,储量丰富。

     陕西省地质成矿条件优越:陕北蕴藏着优质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关中有煤、钼、金、非金属建材、地热等矿产,陕南出产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截至目前,陕西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8种(含亚矿种),其中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1种;探明矿产地1057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45处,中型矿产地237处。

     在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15种重要矿产中,陕西省石油保有储量排全国第3位,煤、天然气、水泥灰岩保有储量均排第4位。陕西省石油、天然气、钼、金、石灰岩不仅储量可观,而且品级、质量较好,在国内市场上有明显优势。

     01煤炭产业走向高端化

     以北山和秦岭为界,陕西省自北向南分为陕北地区、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三部分。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方面,陕西省的能源产业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

     陕北地区包括指延安市和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边的榆林市,煤炭、天然气、石油、镁等矿产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因此,榆林市逐渐发展为能源基地,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榆林市已发现八大类48种矿产,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占全国储量的1/5;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拥有全球最大的金属镁生产基地。此外,榆林市还有储量丰富的岩盐、湖盐、高岭土、铝土、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也是全国重要的兰炭、甲醇、聚氯乙烯生产基地。

     榆林市不仅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产量也处于全国前列。2023年,榆林市共生产原煤6.06亿吨、原油1078.46万吨、天然气229.15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3%、5.1%、9.9%。其中榆林的煤炭产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鄂尔多斯市。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因能源而兴的西北经济强市榆林,曾经是我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以榆林市境内的明长城遗址为界,长城北部是风沙草原带,南部大面积为黄土丘陵地区。这里沟壑纵横、干旱少水,曾经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在黄土塬上耕种的百姓靠天吃饭,收入十分微薄。

     进入20世纪80年代,当时贫困的榆林市有了一项轰动全国的重大发现——神木府谷地区蕴藏着877亿吨优质环保煤。

     2002年时,《中国矿业报》报道称,“榆林已成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文章详细讲述了当时榆林市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实施“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等能源输送工作的具体进展。

     然而,随着环保要求的进一步升级,煤炭使用方式的改变已无可逆转。陕西省委、省政府积极谋划,在陕北布局了一大批煤化工项目,围绕着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方向,建设从煤炭制品到化工产品,再到成品油制品的产业链,一大批国家级重点产业项目在陕北聚力成势。

     紧接着,榆林市还出台了全国首个煤化工高端化发展支持政策——《榆林市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若干政策(试行)》,从10个方面对高端煤化工产业给予全方位支持,力争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煤化工企业、技术、项目落地,全力打造“煤头化尾”的全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简单来说,煤化工产业就是从原来的只采煤、卖煤,逐渐转向更具科技含量、更多元的发展模式。比如将一块煤变成一块布,用煤制作牙刷、水杯、梳子等物品。还有更为复杂的,如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近年来,一批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及清洁高效的载能工业项目在榆林建成并投产,并相继建成了国能榆林化工、陕煤乙二醇、延长煤油气综合利用、中煤煤制烯烃等20多个现代煤化工项目;落地了全球首套煤油气综合转化装置(延长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全球首个煤油混炼工业示范装置(延长集团50万吨/年煤油混炼项目)、全国首个百万吨级煤间接制油示范项目(陕西未来能源煤制油项目)。

     而煤间接液化、低阶煤中低温干馏、煤焦油加氢等一批世界领先的自主技术,在榆林已成功实现产业化。“榆林版煤制油”被认定为“世界首创,领先水平”,煤化工装备自主化率高达85%。

     02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绿色矿山建设是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今年4月,自然资源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快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陕西作为矿产资源大省,持续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出台举措、管理办法,开展国家级、省级绿色矿山创建,加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截至目前,陕西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48个,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创建库的矿山103个,其绿色矿山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以往人们提起矿山时,脑海中往往会浮现矿渣遍地、尘土飞扬的场景。然而,在宝鸡的西北有色二里河矿业有限公司,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采矿不见矿,矿在绿中藏”,矿山之美不亚于公园。

     如今,陕西省大力推进“无废矿区”建设,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采矿生产能力、采选综合处理能力和矿石回收率,以最大限度循环利用废水,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西北有色二里河矿业有限公司采用全尾砂胶结充填法,全尾砂胶结充填是直接采用选厂尾砂浆作为充填骨料,与一定比例的胶结材料和水混合均匀搅拌后充入井下采空区的一种充填采矿方式。在泵压作用下,混合均匀的胶结材料和水通过管道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至2.2公里外的井下采空区,进行填充。这项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矿产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提高了矿产资源回收率。

     据了解,目前,全尾砂胶结充填法被陕西省山阳秦鼎矿业、陕西西北有色铅锌集团凤县分公司、陕西铅硐山矿业、陕西凤县四方金矿等多家矿山企业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山阳秦鼎矿业充填系统工艺应用成果荣获2023年度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

     早在几年前,针对采煤沉陷区治理,神木市柠条塔矿业公司就组织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在公司南侧打造立体生态示范基地。一到秋天,基地200多亩经济林的枝头就挂满果实。

     通过综合治理,让采煤沉陷区“变身”。张家峁矿业公司根据沉陷区的受损程度、土壤类型、水资源情况,因地制宜打造采煤沉陷区立体生态环境重建示范区,建设13座蔬菜大棚,打造409亩林地;红柳林矿业公司开展“植物固碳和采空区二氧化碳吸储关键技术”研究,打造立体式生态示范园、国家级生态环境科普馆、矿山生态景观带等多点衔接的空间布局;彬长矿业胡家河矿联合彬州市相关单位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工作,完成4400余亩土地复垦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帮助当地农户年增收160余万元……

     黄陵矿业双龙煤业公司为治理“矸石山”,4年前虚心“取经”,在矿区的煤矸石山上创建了山楂园、油葵园、樱桃园等,并在山顶搭建起蔬菜大棚。昔日的矿区“矸石山”,如今风景秀丽,甚至吸引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此筑巢繁衍。

     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大数据平台是国内首个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管理、遥感影像统筹共享、时空数据云服务、生态环境功能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该平台融合空天地立体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空间生态修复保护项目数据的实时动态采集,初步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复垦、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统一管理。

     眼下,陕西正全面推进实景三维陕西建设,将为省内矿业企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03找矿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大秦岭巍峨隽秀,横亘古今,绵延千里,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华夏文明的摇篮。

     秦岭生态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陕西地调院、中陕核、陕西地矿、陕煤地质、西北有色地矿等地勘单位牢牢把握“聚焦主业、双轮驱动、多业并举、跨越发展”战略,通过“立足秦岭、跳出秦岭”转型发展,开启新征程,在可持续发展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从2019年起,陕西省加快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区内矿权退出工作,陕西各地勘单位为了贯彻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保护区内的多个重点矿权相继退出。

     矿产资源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发展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大量铜、铝、铅锌、镍、钒等矿产资源做支撑。

     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确定,全面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如今,该行动已全面展开。

     陕西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矿产资源蕴藏丰富。陕北地区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盐等资源储量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并已构建起完备的能源资源产业体系。此外,秦岭地区同样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域,分布着丰富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

     今年3月,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出台关于《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旨在放宽探矿权转让限制,鼓励并支持具备技术、能力和意愿的地勘单位及企业获取探矿权,以加速勘探开发、增加储量并提升产量,确保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

     面对这一良好机遇,陕西省地勘单位积极投身于野外作业之中。地质队员们的工作环境大多艰苦,常需要在野外进行长时间的勘探工作。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他们的勘探工具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地质三大件”——地质锤、罗盘和放大镜,而是不断引入新装备和新技术,如广域电磁法测量系统和新型液压钻机等,以提升找矿效率和准确性。

     如今,我国矿产勘查正从浅部转向深部,从寻找露头矿转到覆盖区找矿,这就更需依托科技创新的力量。近年来,陕西地勘单位以一线勘查需求为牵引,以找矿成果为导向,搭建起企业牵头、高校院所协同的多个科研平台,成为地质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正是广大地质队员的辛苦付出,撑起了陕西矿产资源大省的地位,扛起了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使命担当,真正做到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rnKg9O1131ISui11RUNFQ